读其书如见其人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4-0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黄济

  贾馥茗教授是1946-1948年我在北京师大教育系的同班学友。上世纪80年代,贾君作为五南出版社赴大陆的领队,我们在北京师大相遇,尔后不断联系,并时有书信及著述互赠。贾君所著,除《教育大辞书》(12卷)赠北京师大图书馆外,其余专著,大都先后寄我,约有十几本之多,成一家言。

  2008年5月,趁涂元玲博士赴台访学之机,托其向贾君带去我的近著《历史经验与教育改革》一书及书信一封。孰料涂博士于6日抵台,7日晨贾君竟魂归西天。捎去信和书,只好作为祭礼,献君灵前,不胜悲恸之至!

  江苏教育出版社为加快两岸学术交流,出版了贾君主要的教育论著,嘱余撰写书评,余慨然应允。但不是书评,而是简介,是对亡友的纪念。

  现仅就《人格教育学》、《教育伦理学》、《教育认识论》、《教育学方法论》四书串联起来写点读后感,为纪念贾君和增进两岸学术交流尽点绵薄之力。

  贾君认为,教育就是要教人成人。教育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呢?她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:为什么要教?教什么?如何教?谁来教?所有教育问题盖不出这四者之外。她的《人格教育学》、《教育伦理学》、《教育认识论》、《教育方法论》,就是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进一步阐发和具体说明。

  《人格教育学》,明确提出教育的对象是人,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人成人,回答了她提出的“为什么要教”的问题。培养人格,既是教育的出发点,又是教育的归宿,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核心问题。在《教育人格学》中,从人的禀赋到人的后天作用,从人的经验、意识到人的自我认定,从人格的价值到人格教育的实施等,都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。

  为实现“教育成人”的崇高目标,《教育伦理学》、《教育认识论》两书具体而详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。

  《教育伦理学》,是实现培养人格的重要举措。她指出,当今之世,“‘行为’不合‘中道’者也在所可见,遂使道德伦理在人的表现上,较之‘知识’之获得,瞠乎其后”。为此,她大声疾呼伦理教育的建设和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
  在《教育认识论》一书中,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问题,而且提出了两个重大问题:一是提出了教育学的实用学科的特点,认为这是“教育学命定的物质和特征”,但同时指出不能忽视对教育学的理论研究,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作了很好的阐述。二是论述了“知”与“行”的关系,指出对提高人的品格及行为的指导“又离不开知”。这种理论与实际结合、知行统一的观点,是教育研究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。

  贾君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,对西方的现代文化又有着广泛的了解,但她总是谦恭地对待别人,广求友声。回想在她给我第一次寄书时,并附有一封短信:“黄济学长:这本书只是一得之愚,希望能由您的法眼鉴定,看看会不会贻笑大方,并请惠正。贾馥茗于二月十七日。”其谦恭若是!她对学生,也是既严格要求,又不自以为是。在她的教学中,是启发、指点、探讨,而不是独断、强制、唯我是从。

  贾君的道德文章,都堪为后学树范。为了继承她的这份遗产,我不揣浅陋,拉拉杂杂地讲了上面的所感,当否?已无法听到贾君的臧否,只好由读者去品评了。